大清帝国护照上这17个字,看着让人心酸
引言:大清帝国护照上这17个字,看着让人心酸
"仰沿途地方关卡一体如照保护,勿任阻滞。"这17个字印在大清帝国时期的护照上,虽看似霸气侧漏,却暴露了大清在列强压境下的无助和肠衷。这些寥寥数语,蕴含着一个曾经强盛帝国的无助呼唤,令人心痛。当年大清派出的使节身居高位,去往他国向来傲气凌人。然而,历经鸦片战争的厄运,大清的尊严被一再凌辱,不得不在护照上祈求外邦人的"保护"和"勿阻滞"。这究竟是何等的屈辱?这17个字勾起了多少遗憾和惋惜?大清昔日的荣光去向何处?让我们追溯这段沉痛往事。
一. 大清护照初现
古人出游,海内外通行无阻。那时大清王朝鼎盛,国力强盛,中华文明熠熠生辉,独领风骚,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是贵族王公,还是商贾布衣,只需携带皇家手谕或通关文牒,就可畅行无阻。
当年,大清王朝遣使域外,无不昂首阔步,傲视群雄。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曾七次遣使西域,横扫异邦,扬我中华礼乐之邦威望。到了康熙年间,便又派遣傅相柔等大臣为使,远赴荷兰、俄罗斯等国,展示大清强盛实力。
更有甚者,雍正皇帝时期,大清对外政策愈发自信霸气。当时俄罗斯不遵约定,雍正帝遂下旨严惩,命大臣傅恒领兵十余万压境,迫使沙皇俯首称臣,签订《恰克图条约》,彰显大清国威军威。
这些使行往返,游刃有余,无所顾忌。无论去往何方,异邦皆卑师曾而予以礼遇恭敬。自古以来,华夷有别,中外尊卑森列,中华自视为文明之邦,他国皆为域中之夷狄。使节一旦驻足于彼,必有轻辱于人、号称家奴之态。
然而,这一切在鸦片战争前并未遭到多少挑衅。当时海外殖民地尚不发达,白种人的膨胀自大情绪尚未形成,各国虽有争雄之心,终究不敢轻易向大清王朝渎犯分毫。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军事实力大增,加之对东方文化存在偏见,对黄种人存在歧视,势必会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果不其然,历史的巨轮就这样拐过一个令人扼腕的大弯...
二. 大清护照格式变迁
自从首批护照问世后,大清朝野才意识到这一新式文书虽形式简陋,但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大清帝国正从闭关锁国的藩篱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列强正以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使中华古国打开国门。
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挤压,清政府不得不对护照的格式作出及时调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形势。最初的护照只是一纸空白,除盖有相关部门印记外,并无其他标识。然而随着出国人数与频率的增加,清政府意识到这种简陋做法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有鉴于此,清朝有识之士建议在护照上附加持有者的详细体貌特征描述,以防冒充他人。由此,每一本护照就成了一篇життя小说,或写道"目光如柳叶青蛾飞,体态修长俊逸非常"、或描绘"汉人,戴眼镜,鼻梁低平,唇形丰满"......通过如此生动细致的描述,使持照者的面容在阅卷者脑海中浮现,以便核查身份。
然而,即便如此精心的做法,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终归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在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后来的护照上赫然加上了那17个令人扼腕的字眼:"仰沿途地方关卡一体如照保护,勿任阻滞。"
看着这17个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清王朝当年的无奈与屈辱。一个曾经傲视群雄的东方老牌帝国,如今不得不低声下气,祈求异邦之人的"保护",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甚至有一些清朝重臣看到这一护照新语,忍不住讥讽一番。那时的户部侍郎王步曾经说道:"此17字何其可笑,一个大国百万雄师,竟然要祈求外人保护了!"尽管如此,王步最终还是无奈地在加盖了那17个字的护照上签了字。
事实上,当时的大清帝国确已风雨飘摇,中外失衡,已经无力阻挡西方入侵的浪潮。即便是满朝文武如王公大员,携家带口外出,仍不得不身怀如此自贬的文书。
三. 护照字样折射大清沉浮
那17个字的出现,正像一面破镜,照见了大清王朝的没落和衰微。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扬威海内外的强国,竟不得不在护照上祈求"外邦人"的"保护"和"勿阻滞",可见其时的困境已到了何等地步。
细想当年,大清皇帝曾何其傲然?康熙年间,曾下诏谕:"朕纵兵伐虏,鹰扬威振,自非海宇遐迩,孰御朕衔?"言下之意,正是对外侧目而视的昭昭霸气。而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十分自负,对本朝伟力颇为骄纵。
当时的乾隆皇帝曾谕旨:"大哉乎,大哉乎,丕承宗庙,克振边陲。南征北战,粤步武夷;西扩疆土,龙旗熠熠。宇宙扩张,垂拱万邦。"从这番磅礴大词,可见乾隆当年对大清国力无比自信。
然而,就在半个世纪后,曾经的"扩疆海宇"已成泡影。残酷的现实是,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大清国力节节败退。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被迫开埠通商的序幕,也标志着曾经光芒万丈的大清王朝开始渐趋黄昏。
此后的中国,遭遇了无数屈辱和凌辱。1856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华,劫掠皇室珍宝;1900年,八国联军更是烧杀抢掠,曾一度占领北京城......
一系列耻辱性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可见大清王朝当年已是强弩之末,节节败退。当年的领土主权亦付诸东流,西北、东北等重要疆土相继被瓜分占领。甚至连使者出使他国,也要祈求异邦人的"保护"和"勿阻滞"。
看到那17个字,人们会不由自主想起大清曾经的强盛时期。当年,大清使节扬威海外,被外邦视为不畏生死的"勇士";如今,人人却要祈求"勿任阻滞",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17字变迁,生动诠释了整个大清王朝的盛衰沉浮。一个帝国的兴替,就如白驹过隙,只消数十年工夫。小小17字,蕴含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辛酸史实...
四. 大清使节携护照出使艰辛
当这样一份载有"仰沿途地方关卡一体如照保护,勿任阻滞"17字的护照问世后,大清使节前往他国,可谓是处处碰壁,步步维艰。
比如在1866年,清政府派遣了同治亲王载沣率团赴欧美等国,寻求与列强重新谈判条约。同治亲王一路上不无曲折,即便手持国书国符,也难逃被羞辱的命运。
当时,大清使团首先抵达美国旧金山,原本美方应当恭候有加。谁料竟有的美国人公然冲撞使团车队,清军丁当即立刻驱赶。双方发生冲突,不仅对中国使节极不礼貌,更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接着使团来到英国,受到英王为之侮辱。当时,同治亲王奉朝命时,要求英王收复被抢的臣民财物,以及撤出占领的香港、九龙。谁知英王当即大怒,怒斥中国使者"居心叵测,无理无据",竟对使者无理呵斥,拳打脚踢!
在法国,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同治亲王原想与法方理论停止侵略的事宜,谁知在巴黎就被法国人堵在宫外,连见都不允许见!
就连意大利,本以为文明国度,对外使臣应有基本礼遇。但事实远非如此,当年清使者访意,当地民众竟高呼"死契丹,死契丹"之口号,公然咒骂侮辱。
最后在俄国,大使团遭到了闭门羞辱。当时沙皇根本就不接见王爷大臣,连个低阶官员都没派遣来迎接,如此断然之举,实在无法无天!
总而言之,无论去往哪一个国度,大清使臣都不得不背负着无上的屈辱和羞愤,挨宕万里,始终无法获得基本礼遇。即便手握这份带有"保护和勿阻滞"的护照,依然是寸步维艰,处处扫地。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上的嘲弄,一个昔日叱咤风云、扬威海内外的大国,如今竟不得不祈求异邦小国的"保护和勿阻滞"。可见当时大清已经衰微到了何等地步,国力不振,渐趋式微!
东朝从盛极一时,没落到如此田地,真可谓是"家家凤阙,宅宅祠墙;万口一词,总不如君子高论"啊!那份蕴含屈辱的17字护照,正是昔日富庶与倾颓的最好见证。
五. 小小17字折射大清兴替沉浮
纵观大清王朝的兴衰,这17个小小的护照字眼,无疑是一面最生动最見证的镜子。它们折射出了大清王朝的盛世繁荣,也见证了其衰微没落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大清曾是一代帝国,版图遍及亚欧大陆。当年皇帝自居"天朝上国",视外族为"夷狄"。使节出使他国,昂首阔步,横扫异邦。
从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七次西征,到康熙、雍正年间大臣远赴欧洲、俄罗斯等国,无不是作为一种展示中华帝国强盛国力的方式。那时西方列强虽已兴起,但终究不敢对大清半分僭越。
直至乾隆中后期,大清国力才渐露颓势。当时乾隆皇帝颇为骄纵,对本朝伟力自诩"粤步武夷,龙旗熠熠"。谁知就在数十年后,昔日的"扩疆海宇"早已物是人非。
鸦片战争拉开了大清衰落的序幕。从此,一系列耻辱性事件接踵而至: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被逼签订丧权辱国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犯辽西;1900年八国联军更是烧杀抢掠,一度占领京师......
种种事端,尽显大清国力日渐疲软。即便是出使他国,也要祈求"外邦人"的"保护"和"勿阻滞"。当年扬威海外的使节,如今竟到处碰壁受辱。
这不能不说是对一代帝国的嘲弄。一个曾叱咤风云、扬威四海的大国,如今竟沦落到这般田地,实在是无比屈辱。然而无奈之下,大清使节也只能暂时息事宁人,勉强容忍这等耻辱。
看着那17个字,人们难免会感叹大清的盛世繁荣去向何处?昔日的荣光安在?曾几何时,大清国力强盛无比,使节横扫异邦,今日却不得不求助于它邦。
细思极恻,这17个字正如明灭星辰,见证了大清王朝的兴衰更替。从最初的狂傲自大,到后来的节节败退,直至最终不得不祈求"保护"和"勿阻滞",可谓是一部国运沉浮的写照。
这小小17字,蕴含了多少辛酸史实?折射出多少曾经的辉煌与衰微?它正如一面破镜,将大清王朝的盛世和没落,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这17个字,我们不难窥见一个昔日强盛帝国的浮沉兴衰。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环球签证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global-visa.net/fzqz/1265.html
用户评论
真的,每次看到这张图片心里都会莫名的难过…当年繁华的大清,一墙之隔就被历史的车轮碾压。那些曾风光无限的官员,也最终都只能成为时间的过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17个字勾勒出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大清帝国的荣光逐渐褪色后,让人唏嘘不已。希望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忘记民族自强的责任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就知道大清亡国了,没想到原来护照上还记录着这么多的内容啊。这真是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看了让人心酸的同时也格外感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字眼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如今早已成为过往云烟。想想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下,更要珍惜现在,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文章写的很有感触,确实让人唏嘘不已。有时候我忍不住想问,如果当时... 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17个字虽然简单,却凝聚了大清帝国的命运轨迹。读起来有些伤感,也让我更理解了什么叫国家兴亡、家国情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有趣,用护照上那些历史记载来揭示大清帝国的历史故事。真的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时代的沧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看到这段文字,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与富足是来之不易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文章描述略显伤感,大清帝国的发展过程复杂多样,不能仅仅以失败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不是一味地沉浸于过去的悲伤之中!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字眼看不出什么特别深刻的历史意义,只是单纯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描述。我觉得文章有点夸大了历史的伤感成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护照上虽然只有17个字,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努力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前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清帝国的兴衰史确实让人感慨万千,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如今都已成过去。历史始终前进,我们也要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歷史问题,不禁令我反思:大清帝国最终走向衰败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地方?我希望未来能有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趣,把我带回了那个历史时期。不过我觉得仅仅从护照上17个字就能概括一整个帝国的兴衰还是有些片面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清帝国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历史现象,这篇博文引发了我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兴盛与衰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国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時代,让人不禁感触良多。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历史的长河中,要珍惜当下,为未来努力奋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护照上这17个字看似简单,却记录着一段时代的变迁。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歷史历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以独特视角来解读历史很有创意! 它让我对大清帝国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引发我对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