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美洲签证

清朝护照:见证昔日国力,27字彰显民族骄傲

清朝护照的由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与沙俄在尼布楚(今黑龙江黑河)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条约,它不仅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而且开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平等条约的先河。

为了签订这一条约,清廷派出了一个由索额图、马齐、傅尔丹等大臣组成的使团前往尼布楚与俄国谈判。由于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护照,为了保证使团成员能够顺利出行,康熙皇帝特意下旨,由内阁拟定了一份"信函式集体护照",交由使团携带。这份护照虽然没有照片,但详细记录了每位成员的姓名、官职、随从人数等信息,并加盖了内阁大印和皇帝的玉玺,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这种"信函式集体护照"成为了此后一百多年清朝对外交往的通行证。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种形式才被"单人单纸"的护照所取代。不过,在此期间,能够获得护照出国的,基本上都是官员和随从人员,普通百姓很难有机会走出国门。

究其原因,这与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密不可分。明朝灭亡后,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严格控制民间与外界的交往。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更是下令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开启了全面闭关锁国的大门。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民间的出国需求被压制到了最低点。

但是,闭关锁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19世纪初叶,西方列强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向海外扩张,觊觎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1840年,英国以保护鸦片贸易为由,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节节败退,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领事享有治外法权。英国人在通商口岸可以自由居住、贸易,并可以携带家属。这实际上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漩涡。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来华的外国人日益增多,传统的"信函式集体护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入境需求。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在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行和通商,并授权通商口岸的领事馆或海关,可以向外国人签发"单人单纸"的护照,以方便其在中国境内的活动。

至此,中国正式进入了近代护照制度的萌芽阶段。尽管当时的护照还很简陋,没有照片,只能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外貌特征,但毕竟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遗憾的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在19世纪后期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个时代,护照虽然诞生了,但大多数国人却没有机会,也没有尊严使用它。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公民走向世界的脚步也越来越自信从容。这一切,都源于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人单纸"护照的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尽,清政府再次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天津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外国人被允许到中国内地旅行和通商,传教士也可以在华购买土地,建造教堂。

随着中外交往日益频繁,来华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传统的"信函式集体护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入境需求。清政府不得不对护照制度进行改革,开始向外国人签发"单人单纸"的护照。

最早获得这种护照签发权的,是通商口岸的领事馆和海关。外国人只需向当地领事馆或海关提交申请,经过审核后就可以获得一张"单人单纸"的护照。这种护照虽然没有照片,但详细记录了持照人的姓名、国籍、职业、外貌特征等信息,并加盖了签发机关的印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不过,由于清政府的管理混乱,护照的签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除了官方机构,一些外国使领馆也擅自向本国侨民发放护照,甚至出现了伪造护照的现象。尤其是在上海等租界地区,护照的发放更是混乱不堪。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上海,除了总理衙门和海关,英、美、法、德等国的领事馆也都在发放护照,而且手续十分简单,甚至不需要清政府的认可。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漏洞,伪造护照从事走私、贩卖鸦片等违法活动。

面对护照管理的混乱局面,清政府曾多次下令整顿,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对领事裁判权束手无策,无法对外国领事馆的行为进行有效管控;另一方面,清政府自身的行政效率低下,官僚腐败,也缺乏管理护照的能力和决心。

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才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护照管理条例,对护照的签发主体、申请程序、收费标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这时,列强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特权,清政府对护照的管理依然难以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的护照管理混乱,但清政府还是尝试通过护照为侨民提供保护。同治九年(1870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了第一个驻外使领馆,开始为当地的华人签发护照。此后,中国驻外使领馆不断增多,逐步形成了海外护侨的制度。这在中国护照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遗憾的是,由于清政府的国力孱弱,驻外使馆的护侨能力十分有限。许多华人虽然拿到了护照,但在海外依然饱受欺凌,生命财产难以得到保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海外侨胞权益,华侨护照的含金量才得以真正提升。

总的来说,"单人单纸"护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护照制度开始走向近代化,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护照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晚清帝国。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尊严和制度文明。

清朝护照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在护照上贴附持照人的照片,以加强对护照持有者身份的辨识。但在那个照相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清朝的护照上却没有照片这一项。

为了弥补照片的缺失,清朝护照采取了一个独特的做法,就是在护照上详细记录持照人的外貌特征。护照上往往有大段的文字,详细描述了持照人的身高、体型、肤色、五官、胡须、体貌等信息,力求做到"述貌尽形",便于识别。

比如,在一张签发给某位外交官的护照上,就这样描述他的相貌:"身长七尺二寸,体瘦面长,额阔眉粗,眼大鼻直,唇红齿白,左颊有黑痣一枚,颏下髭须略有,神清气爽,举止斯文。"如此详尽的描述,不禁让人感叹,即便没有照片,凭这些文字也能勾勒出一个人的形象。

正是由于需要大量文字描述,清朝护照的尺寸也远大于今天的护照。据史料记载,清朝护照的尺寸一般在40厘米见方左右,最大的甚至长达78厘米,宽56厘米,堪称"巨无霸"。如此大的尺寸,放在今天恐怕很难装进口袋或钱包,出行携带也极不方便。

除了没有照片和尺寸巨大,清朝护照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护照上印有醒目的宣言,彰显大国气度。在一张光绪二十五年签发的护照上,就印有这样一段话:"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短短27个字,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清政府对本国护照的信心和对国民利益的维护。

尽管这段宣言听起来颇有气势,但在当时并没有太多实际效力。晚清政府国力衰微,列强环伺,即便护照上写满豪言壮语,也难以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许多华工、华商虽然持有护照,但在外国依然遭受种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生命财产时常受到威胁。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清朝驻外使馆还是尽最大努力为侨民提供保护。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总领事馆,开始为当地华侨签发护照。次年,驻英、美、日、秘鲁等国的使馆也陆续开办护照签发业务。这是中国护照史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标志着国家通过护照对海外侨民利益进行保护的意识开始萌芽。

总的来说,清朝护照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没有照片,以大段文字描述持照人的外貌;它尺寸硕大,携带十分不便;它印有雄心勃勃的宣言,却难以兑现保护国民的承诺;它开始由驻外使馆签发,体现了国家维护侨民权益的初步意识。透过这些特点,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大国护照的雏形,也更加珍惜今天护照的方便和尊崇。

护照背后的历史变迁

清朝护照虽然印有"持照过境,即行检验放行,照约保护,毋得刁难阻滞"的硬气宣言,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难以兑现。晚清政府国力衰微,列强环伺,护照上的豪言壮语沦为一纸空文。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向海外扩张,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目标。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序幕。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并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裁判权。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清政府在列强面前再无尊严可言。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清政府又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国家蒙受巨大耻辱。

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清政府对国民的保护能力日益削弱。许多持有护照的华工、华商在海外遭受种种不公正待遇,甚至生命难保,清政府却无力援助。据史料记载,1868年,美国西部矿区的华工遭到残酷迫害,许多人被杀害或驱逐,清政府派出的调查团却遭到百般刁难,最终无功而返。

更令人痛心的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并剥夺了华人的公民权。尽管清政府多次交涉,但美方态度强硬,拒不让步。许多持有清朝护照的华工被迫离开美国,还有不少人惨遭驱逐和虐待,清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统治集团醉生梦死,奢靡腐败,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漠不关心。尽管护照上印有雄心勃勃的宣言,但由于国力羸弱,这些宣言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海外侨胞提供切实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如今,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互免签证协议,中国公民可以凭护照畅行世界,无须签证即可进入许多国家。

结尾

回望百年前的清朝护照,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尊严和权益。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牺牲,他们的血泪铸就了今天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用户评论

灼痛

没想到清朝时期的护照看起来还挺酷炫的!那些“国家公印”和“官方证明”的认证,感觉比现在的身份证都威武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这确实挺有意思的,看这27个字就知道清政府对自家国籍还是有一定的维护意识。虽然国家很弱,但这份子在当时还是很重要的身份证明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我更想了解的是这些护照都是怎么被使用和保管的?有没有什么故事流传下来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此书为中华帝国之国封! 犯者斩!" 这句话听着蛮强势的,虽然当时国家确实是落后了点,但这种勇气还是令人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弱肉强食的世界就是这样,清朝后期确实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就不值得我们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我觉得这护照的设计理念还挺有价值的,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国籍身份,即使在弱小的国家,也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一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确实啊,清朝时期虽然对外受制很严重,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制度和文化传承。这个护照体现了一种坚持自我尊严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不过我觉得这27个字还是太简洁了,缺乏一些更具体的法律条款保障,容易被外界恶意利用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这种护照在今天看来显得有点“土”,但在过去一定是非常珍贵的身份证明。可以想象出当年的外交官拿着它在外奔波的样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国家强大与否和文化传承并不能完全挂钩,清朝晚期的统治虽然衰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精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傾城゛

我挺喜欢清朝时期这种文字风格的,简洁有力,非常有气势!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护照的设计确实很有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这展示了一种国家的心态: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要坚守自己的国籍和身份。值得我们借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清朝时期是中国的封建王朝衰落时期,很多制度也显得陈旧了。我认为这个护照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国人对自我认同的一种坚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感觉这篇博文很有意思,我对历史文化的东西一直很感兴趣!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章和研究。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不过我觉得这護照也反映了一点问题,那就是当时中国的整体实力弱小,对外影响力极少。<br>只能保证自己人的身份,但无法有效保护国外的利益<br> 确实不能简单地用27个字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我觉得这护照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东西,它代表了清朝时期中国人民心中坚定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个人觉得这个护照虽然简单,但文字很有力量!能体现出当时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希望现在的我们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同等的自信和担当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熟悉看不清

哇!看到这些护照真是太震撼了!感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啊,虽然清朝已经过去好久了,但这种精致的图案和严谨的文字让人不得不感叹昔日的繁华盛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27个字就能彰显民族骄傲?说实话,我觉得这种观点有点过于理想化了。护照只是个人身份证明工具,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实力和骄傲感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清朝护照确实美观精致,那些金色的装饰细节和繁复的文字都是艺术上的完美呈现。我觉得可以做成收藏品展示出来,让人们更珍惜历史文化遗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这27字里面包含了清朝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既有“天朝上国”的自豪感也有“盛世文明”的底气。虽然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但这种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是值得我们传承的精神力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护照的样式变化很大,清朝的确实比现在的小众很多,而且那样的设计感觉很像古代文书的形式,很有年代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这篇文章让我对清朝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他们对于国力和民族骄傲有着这么高的期待?! 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启迪性,毕竟国家发展需要自信做为基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虚伪了的真心

护照只是一个证件,它的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改变,不必刻意渲染历史的优劣。我们更应该学习清朝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将其发扬光大,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光辉岁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清朝的确是历史上一个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帝国,他们的文化积淀也相当深厚。通过这个护照,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国权的重视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态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个人觉得这些护照虽然精美,但不能成为衡量国家强弱的依据吧?一个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经济、科技和国际地位上,而不是仅仅依靠历史文物和外形设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27字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清朝时期,他们将国力视为傲气之源,这种民族自豪感在如今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婞褔vīp

护照的制作工艺精细到亚米,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当年匠人的心血和技艺。这些文物是历史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妥善保存和研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清朝护照的设计风格确实十分独特,那些繁复的图案和书法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韵味。也许从现代审美角度,它看起来有些过时了,但依然在艺术上展现了一种特殊的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文章的观点很有启示意义!看到那些精美的护照,不仅让我们怀旧历史,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奋发图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护照仅仅是一个证件,不能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实力或民族自信。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单从这些护照上进行判断,我认为是过于片面化的一种观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清朝确实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先进的科技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需要结合历史,汲取精华,避免重蹈覆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这篇文章让我对清朝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些护照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确实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学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虽然清朝已经过去,但他们的精湛工艺和对文化的重视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借鉴。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建设。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环球签证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global-visa.net/mzqz/615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